近日,受不利擴散條件影響,全國各地出現了程度不一的霧霾加劇天氣,市民出行環境再受挑戰。空調行業應勢營銷,大多建議市民減少出行,或轉移大眾注意力到室內霾上,只有少數品牌直面室外霧霾的根本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1月17日,海爾在北京、石家莊、合肥等7大城市同步推出“無霾巴士”。與近2天各類出行數據普遍增加相反,“無霾巴士”上實測的PM2.5數據跟車外相比卻出現集體“縮水”的現象。

出行環境差的問題需從根源上解決
事實上,出行環境差是不可規避的問題,即便出現嚴重污染天氣,市民尤其是職場白領們還是要正常通勤,這不是減少出行或者關注室內霾就能解決的。追本溯源,造成出行環境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室外空氣污染帶來了車內霾,是顯而易見的問題之一;其次,《2017上半年度中國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大城市公共交通與駕車的出行比值趨向均衡或者更高,這意味著越是特大或超大城市,市民用公共交通通勤的人數起碼占比50%以上。空氣污染嚴重、通勤人數多帶來乘車擁擠等原因,直接造成了出行環境的不樂觀。
解決問題還要從根源入手。1月17日,海爾在北京、石家莊、西安、杭州、上海、合肥和深圳等7座城市同步上線“無霾巴士”,增設定制通勤線路的同時,巴士內凈界自清潔空調能凈化車內空氣,給市民帶來潔凈無霾的出行環境。

海爾“無霾巴士”:出行數據增加,實測PM2.5數據縮水
海爾“無霾巴士”是如何解決市民出行兩大痛點的呢?
嗒嗒巴士方面給出數據,7大城市共開通13條“無霾巴士”路線,北京、石家莊、西安、杭州、上海和合肥等城市各開通2條,深圳開通1條。運營2天后,13輛班車共行駛約1800公里,累計乘車人數超過3000人。新增的定制路線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市民通勤換乘頻次,并緩解了7城的交通壓力。
同時,海爾空調方面也基于大數據平臺得出巴士首發當天7城的空氣質量情況。其中,深圳PM2.5指數為101ug/m³,杭州為173ug/m³,合肥達304ug/m³,從輕度到中度到重度污染,7城的霧霾程度較前幾日都有明顯增加。

不過,與以上出行數據都呈遞增式曲線不同的是,7城“無霾巴士”內的空氣質量數據卻集體縮水。經由巴士內PM2.5檢測設備實測,首發當日深圳巴士內PM2.5指數為25ug/m³,杭州為27ug/m³,合肥為35ug/m³,霧霾指數下降最多,其他4城巴士內的PM2.5也較車外有明顯減少。據悉,海爾“無霾巴士”擬運行3個月,7大城市約有6萬多市民的通勤出行環境將得到有效改善。
海爾探索“人單合一”模式12年來,致力于成為物聯網范式的引領者,該模式的探索率先在智慧生活領域“開花結果”。海爾空調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正通過開放生態持續滿足全球用戶需求,創造終身價值。同時,專家表示,“人單合一”模式正在成為下一個社會模式,勢必將為各類企業的物聯網時代轉型帶來“教科書”式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