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空調營銷越來越注重數據背書,但行業數據大多停留在實驗室儀器的測試場景,以產品實驗襯比產品性能,很大一部分并不適用于實際生活。不過,也有品牌通過搭建生活場景,讓用戶在體驗中實際感知到數據,成為行業例外。繼12月4日在北京推出全國首輛“無霾巴士”后,1月17日,海爾在全國7大城市同步上線“無霾巴士”,打造“無霾出行”場景,讓用戶在潔凈空氣體驗中交互需求和建議,完成產品和用戶空氣體驗的迭代。

行業數據脫離現實 場景化體驗應成大勢
空調行業一直在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以通過專業、精確和行業領先的數據實現占位,并攻占市場,這一點無可厚非。不過,這些數據大多是實驗室環境下的測量結果,脫離了實際生活。有些實驗數據對溫度、濕度、環境等各因素都有特定要求,并不適用于日常生活場景。
事實上,“數據”本身只是一種具象化概念,是對行業技術標準的界定,以通俗易懂的數字或實驗效果向消費者解釋產品。但是目前,空調行業在實驗室做出的數據是有條件的,是最優狀態下的理想化結果,放在實際生活場景里是可變的,甚至不確定的。所以,空調企業需要打破實驗室場景,把數據測試放到用戶的真實體驗場景之中。
可以借鑒的是,海爾空調行業首個把出行場景搬上了“無霾巴士”。2017年12月4日,全國首輛“無霾巴士”在北京開通,今年1月17日,又有北京、石家莊、合肥、杭州、西安、上海和深圳這7大城市實現了同步上線,“無霾出行”場景已經深入到全國范圍。

海爾“無霾巴士”讓用戶在體驗場景中感知數據
為什么說“無霾巴士”是把數據體現到用戶體驗場景之中呢?首先,巴士上搭載了海爾凈界自清潔空調,能專業級別凈化車內空氣,給市民打造了一個潔凈無霾的出行場景。其次,在試乘體驗場景中,巴士內還安裝了PM2.5檢測設備,采用激光傳感器,更快速、精準地檢測車內外實時空氣質量,通過直接可見的PM2.5指數來體現。
一方面,市民在試乘時,同樣的空調產品完成了從客廳場景到出行場景的無縫切換,場景化體驗給用戶帶來可觸的潔凈空氣感。而另一方面,與擺出實驗室數據相比,“無霾巴士”所打造的出行空氣體驗場景中產出的數據更加真實,也更加貼近實際日常生活,用戶可以直觀立體地感知到。
據巴士內PM2.5檢測設備數據顯示,首班車運行過后,7大城市車內PM2.5數值都有明顯下降。上海“無霾巴士”的車內外PM2.5數值分別為111μg/m³和52μg/m³,杭州為185μg/m³和23 μg/m³,合肥差值最高,相差近300μg/m³。同時,真實可見的體驗數據更容易得到消費者青睞和信服,據了解,“無霾巴士”上線1小時后,7大城市共吸引近800名市民試乘體驗,“無霾”線路覆蓋近450公里,預計3個月運營時間內將給6萬市民帶來潔凈出行體驗。

海爾探索“人單合一”模式12年來,致力于成為物聯網范式的引領者,該模式的探索率先在智慧生活領域“開花結果”。海爾空調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正通過開放生態持續滿足全球用戶需求,創造終身價值。同時,專家表示,“人單合一”模式正在成為下一個社會模式,勢必將為各類企業的物聯網時代轉型帶來“教科書”式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