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北地區氣候寒冷,一年里大約有7個月時間需要供暖,而作為清潔供暖工具的空氣源產品卻受制于技術,無法在極度寒冷的地域穩定使用,使得國內空氣源熱泵產品遲遲難以“出關”。近日,在遼寧省某高速服務區采暖項目的競標大會上,海爾空氣能憑借最新研發的-35℃“融冰”系列空氣源熱泵產品成功中標。據悉,海爾“融冰”系列采用了最新研發的全新一代雙擎增壓制熱系統,能夠在-35℃超低溫情況下穩定運行,出水溫度最高可達70℃。一舉打破了國內空氣源熱泵產品在東北、西北等超低溫環境無法使用的歷史。
技術限制:空氣能產品怕冷難“出關”
近年來,“煤改電”項目在北方地區如火如荼的展開,在東北地區,各地都出臺相關政策全力推進“煤改電”項目,如沈陽計劃年度完成替代電量9億千瓦時。哈爾濱要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不得新建、改建、擴建35蒸噸以下、29兆瓦以下燃煤供熱鍋爐和20蒸噸以下、14兆瓦以下燃煤非供熱鍋爐。遼寧部分地區要求在2019-2020年基本實現市區內無2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高污染燃煤禁燃區內無燃煤鍋爐。
但是,由于國內空氣源熱泵產品的技術限制,使得東北地區“煤改電”項目在清潔能源產品的選擇中非常有限。當前國內空氣源熱泵產品在北方使用的噴氣增焓技術只能在最低-25℃以上運行。在我國華北地區尚可使用,但無法滿足東北地區的穩定制熱需求。
作為此次競標項目的高速服務區項目能夠連通長春、沈陽、哈爾濱東北三省省會城市,是東北重要的運輸動脈。由于地理緯度較高,跨越地區較多,溫度差異明顯,招標方表示,結合當地多年氣溫情況,采暖設備需要在-33℃超低溫環境下穩定運行。而參與競標的空氣源熱泵產品因技術局限大多只能給出-25℃低溫運行的解決方案,無法完全滿足這一要求,唯獨海爾“融冰”完美匹配。

-35℃穩定運行:海爾空氣能破局東北三省不能使用空氣能清潔采暖
此次中標的海爾全新一代“融冰”系列熱泵產品由于采用了行業最新的全新一代雙擎增壓制熱系統,可以-35℃超低溫情況下穩定運行,出水溫度最高可達70℃,單機制熱量達535kW。在-12℃標準工況下,制熱效率3.08。
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制熱效果是因為雙擎增壓制熱系統采用了最新研發的超低溫單機雙級螺桿式熱泵壓縮機。該壓縮機的設計使每對轉子前后的壓差更小,相較于單級壓縮,因補氣量的增加,系統制熱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冷凝溫度高達95℃,全面超越市場現有集中供暖空氣源熱泵用大型渦旋壓縮機。此外,電機通過低壓級排氣與補氣的混合氣體冷卻,即便極低環境溫度下運行核心電氣部件內也不會凝露,大幅提升電氣安全性。
而且,融冰系列還實現了智能互聯,用戶可以通過APP遠程監控設備的運行,遠程調節采暖溫度。在今年CES展上,由海爾空氣源熱泵產品為核心的全屋采暖解決方案與智慧浴室解決方案、全屋凈水解決方案、零能耗解決方案共同組成了全球首套智慧家庭成套用水解決方案,向全球消費者展現了未來智能家庭生活場景,獲得參會者關注。

人單合一模式指導:10+N研發體系交互用戶需求
我國建筑熱工設計分區共包括夏熱冬暖區、溫和地區、夏熱冬冷區、寒冷地區以及嚴寒地區等5個地區。在此之前,由于技術限制,我國寒冷地區遲遲無法使用空氣源熱泵產品采暖,融冰系列的推出,將國內空氣能的使用版圖擴大至全國范圍。
這已經不是海爾空氣能第一次突破行業技術壁壘,早在2014年,海爾空氣能創新研發出了行業首個二氧化碳冷媒控制技術,將空氣能熱水器的最低運行溫度降低到了-25℃,把使用分界線向北推進了3000公里。這打破了之前空氣源熱泵產品只能在華東和華南使用的行業局限。而這項技術也在2014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鑒定為國際領先。
2016年,海爾空氣能將該技術應用到商用熱水器產品上,推出北斗商用空氣能熱水器,可提供90℃的超高溫熱水器,遠遠超出了行業普遍提供的60℃熱水,成為燃煤鍋爐的最佳替代品。
除了該技術,迄今為止,海爾空氣能還有包括“高溫制熱水技術在熱泵熱水器中的應用”在內的5項技術被評為國際領先,并連續3年被評為行業領軍品牌。據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17年空氣能行業TOP5增速31.8%,而海爾空氣能增速51.5%。海爾空氣能已實現連續5年倍速行業增長,增速穩居第一。據中怡康統計,海爾空氣能熱水器市場份額達到47%,位居行業第一。
海爾空氣能之所以不斷突破行業局限,實現行業引領,最根本原因是海爾依托“人單合一”模式,根據用戶痛點隨時并聯全球的10+N研發體系,不斷推出領先于行業的空氣能技術與產品。業內專家表示,“人單合一”模式正在成為下一個社會模式,勢必將為各類企業的物聯網時代轉型帶來“教科書”式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