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貿易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標準在市場競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重要。即使進入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創品牌,一流企業樹標準”的傳統概念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可以說,誰掌握了標準,誰就掌握了現在和未來。
作為“Made In China”的代表性產業,中國家電的發展更是嚴格遵循著這一規律??v觀建國七十年來家電業的發展軌跡,從學習、模仿家電生產標準,到徹底掌握國內產品標準,再到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標準化建設貫穿了中國家電從零到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全過程,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國與貿易國的核心支柱。如今,隨著家電產業的發展逐漸演變為零售技術驅動,電商平臺積極參與標準化建設,在中國家電走向全球的步伐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激蕩七十年 標準化建設助推中國家電崛起
建國初期,由于工業基礎薄弱,加上國家工業建設以重工業為主,屬于輕工業的家電產業長期處于一片空白之中。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整整三十年時間里,老百姓家中常見的家電只有手電筒、半導體收音機等寥寥幾件。如果能擺上一臺小屏幕的黑白電視機,那肯定會成為十分受歡迎的家庭。
開啟改革開放后,國內經濟逐漸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也懂得了利用家電改善和提高生活品質,美泰克、惠而浦、伊萊克斯、西門子、飛利浦、松下、索尼、東芝、日立、三洋等來自歐美、日本的家用電器品牌成為家電市場的主流。不過,這已經是外資家電品牌在中國——甚至可以說在全球范圍內——最后的輝煌了。
從八十年代起,中國家電產業崛起,如今在行業內叱咤風云的巨頭們,如海爾、格力、創維等紛紛創立。從“洋師傅”手中,他們如饑似渴地學習從生產制造到營銷銷售的所有細節,例如美的引進日本空調技術,長虹從松下引進彩電生產線,先進的企業組織管理制度也隨之而來,中國本土家電企業的身板越來越強壯。
也是從這個時候起,中國家電標準化建設開始起步。1984年,首批家用電器國家標準制訂完成;1987年,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1989年,《標準化法》實施;199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中國家用電器檢測所成立……中國家電的標準化進入有組織的正規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標準也從最初的性能為主轉向安全為主。
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國家電產業規模化已經成型,市場競爭進入大洗牌時期,價格戰如同家常便飯。外資品牌再也沒有了最初的從容,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甚至本土也遭遇了“Made In China”的入侵。
時至今日,中國家電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家電生產國和貿易國,正全面參與全球市場競爭,致力于成為世界家電的主導者。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家電全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已達到1.5萬億元,利潤達到1169億元,出口總額達到624.5億美元。
不僅如此,中國家電企業積極以資本的形式“走出去”:海爾在全球收購兼并了新西蘭斐雪派克、美國GEA、日本三洋白電等品牌,美的發起了對日本東芝白電、德國庫卡、意大利Clivet S.p.A. 等品牌的收購,海信則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創維收購東芝馬來西亞電視工廠……
與市場格局一樣,中國家電標準化也實現了從跟隨、模仿到引領、反超的跨越。最初,我國主要以引用國際標準為主,甚至直接翻譯、抄寫國際標準,結果常常導致“水土不服”,很多家電產品在國外使用沒有問題,到了國內就出現各種故障。但隨著國內標準逐漸完善,中國家電行業持續、實質性地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對國際標準化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僅2011年,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就向IEC/SC59M提交冰箱性能和能耗等15項國際標準提案和建議。
毫無疑問,中國家電行業已經成為國際標準化工作的重要力量,其實力獲得了國際的高度認可,有利于中國家電巨頭進一步走向全球。
零售技術驅動 電商平臺成家電“走出去”新驅動力
最近兩年,伴隨著國家法規的不斷完善和市場格局的持續變化,中國家電標準化建設面臨新的形勢。由于家電產業發展從渠道驅動逐漸演變為零售技術驅動,電商平臺在市場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他們的身影屢屢出現在標準化工作中。例如日前京東牽頭制訂了國內首個按摩椅團體標準《家用和類似用途按摩椅技術要求》,打破了以往主要由行業協會、商會、企業制訂團體標準的慣例。
事實上,不僅僅是團體標準,電商平臺已經深入滲透至標準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其中,京東作為國內領先的家電零售渠道,占據了家電網購60%的市場份額,具有明顯的電商平臺優勢、服務能力優勢、廠商整合能力優勢等,以及豐富的物流、商流、大數據、金融資源,從零售端推動家電標準化乃至整個家電產業的進步。
從按摩椅標準等填補行業空白的產品標準,到適老電器標準等結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標準,京東依托大數據帶來的用戶洞察,不斷地提升產品的標準化服務,增加家電產業的整體實力。
例如,為了提高在售產品的質量,京東家電平臺制定了極高的產品準入門檻,由京東定期派指定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在京東平臺購買,委托給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一旦發現質量問題,會給予相應的處罰。嚴苛的質檢抽檢流程標準將很多不良商家拒之門外,也提高了整體的產品優品率。這意味著,在京東的推動下,中國家電標準在重視安全的同時,也將越來越重視產品品質。
與此同時,在物流、服務等領域,京東家電同樣占據優勢,大幅提升中國家電的物流標準和服務標準。例如其物流可以覆蓋到全國各地用戶,甚至包括偏遠鄉村。數據顯示,京東物流服務目前已經覆蓋了全國99%的人口,在全國運營近550個大型物流中心,物流基礎設施突破1190萬平方米,讓用戶購買家電時更具時效保障。
在此基礎上,京東家電持續助力中國家電企業管理產銷供應鏈,提升產品銷量,打造品牌形象。其中,供應鏈布局是很多廠商企業最關注的環節,生產制造與渠道銷售環節數據的打通,直接影響廠商是否壓庫存、生產利潤等問題。而京東家電不僅與各大品牌共同制定銷售計劃,讓產銷流程更接近一體化,更輸出平臺大數據,讓品牌的產品生產能夠更敏感地應對市場變化。2019年,京東與美的、奧克斯、海爾、格力、飛利浦、TCL、海信、康佳、創維、老板在內的十大家電品牌全部完成京東家電2019年度GSKA(全球戰略重要客戶)系列簽約,銷售規模累計超過1300億元。
去年9月,京東又推出了京品家電,聯手各大家電品牌商,依據海量消費大數據深度研發定制高品質獨家產品,徹底打破先前廠家自身按照設計理念進行商品開發的模式,開創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把消費者從受眾者變成參與者的零售模式,讓廠商更直觀地了解用戶需求,進而帶動產品研發創新,同時提高產品業績。
無論是產品抽檢標準還是服務標準、物流標準,京東家電都成為家電渠道的標桿,是線上線下家電渠道平臺共同效仿的標準化平臺。未來,京東表示將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家電第一平臺的地位,致力于成為最值得消費者信賴的零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