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重點項目,智能制造領域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家電業第一家工業智能研究院于2月25日在海爾正式揭牌,智能研究院計劃在先進模式輸出、創新體系打造等領域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業內人士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制造業將以結構優化升級為主題,從強調單一增長調整為強調制造業質量提升,而海爾智研院的成立則正契合了十三五期間的制造戰略,也為家電業轉型提供了樣本支持。
在過去的30多年中,制造業一直是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引擎,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以及全球產業格局的新變化,我國傳統制造業優勢正逐漸消失。目前,我國制造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段,參與的是較低層次、研發與創新含量較低的國際分工,這就要求我國制造業要以更具效率的生產方式和更領先的制造模式進行轉型升級。
面臨中國制造業亟需轉型升級的現狀,中國十三五規劃指出,將構建產業新體系,實施《中國制造2025》,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將智能制造作為促進制造業發展,進一步提升技術實力的重中之重。對此,相關專家指出,目前制造行業還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和先進模式的示范引領,在以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升級突破口情況下,需要首先解決這一難題。這就要求企業在前期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提煉形成標準、模式,內部進行復制,快速推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海爾智能研究院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誕生的。據了解,海爾智研院是在工信部支持下,以海爾領先的智能制造經驗為基礎,并聯合全球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等一流資源建造的家電行業首個智能研究院,它將為家電行業在攻克智能制造難題、輸出領先模式、孵化創新企業等方面發揮重要的示范作用。具體來說,海爾智研院不僅僅是一個優勢資源的整合平臺,更是一個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在這一生態體系中,全球頂尖的產學研優勢資源將在技術、產業、政策、市場、創新等多個領域進行互利合作,為家電行業智能轉型提供智力支持。
同時,海爾智研院在先進模式輸出方面也享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依托海爾先進的互聯工廠體系和遍布全球的開放創新模式,海爾智研院將在攻克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向外輸出智能制造的核心標準和模式。據了解,海爾目前已經建成7大互聯工廠,形成了一套領先全球的完整互聯工廠體系,能夠為行業在前端生產制造環節提供先進樣本支持。同時,為滿足全球用戶需求,海爾建立起領先全球的開放式創新研發平臺,在第一時間以最快速度響應用戶需求,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理念也將對行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爾智研院除了能夠提供技術、創新等領域的服務外,還將在產業孵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構筑工業智能、建立技術轉化平臺、產業孵化平臺,建成“立足家電業、面向消費品、輻射制造業”的互聯網型工業智能研究院。據了解,未來海爾智研院將以打造國家一流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實現智能制造產業和企業的雙重孵化為目標,孵化一批領先的智能制造創新企業,帶動中國制造的全面升級。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對制造企業來說,機器替代人僅是手段,絕非目的。機器換人可以實現高效率,但是智能制造要的不僅僅是高效率,更要高精度。海爾目前正在按照兩維戰略的思路推進向互聯工廠轉型,縱軸是指用戶的價值,體現的是高精度,橫軸是通過企業模塊化支持下的大規模定制及智能化等一系列的平臺能力打造企業的高效率。海爾智能研究院成立的意義正在于此,海爾智能研究院未來將在技術研究、模式創新、產業及孵化服務方面為家電行業提供模式支持,推動整個中國制造在新一輪的全球產業布局中搶占制高點。